世界微动态丨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3.5%将退出历史?

老虎财经   2023-05-22 08:10:22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再降可谓牵一发动全身。


5月16日,据证券日报报道,多家险企精算负责人表示,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退出市场是必然趋势,退出时间很可能就在6月30日之前,这也意味着预定利率3.0%时代即将到来。


(相关资料图)


预定利率下降牵动一众保险产品,首当其冲的便是增额终身寿险。究其原因是预定利率下降促使增额终身寿险难逃收益下降的命运。换言之,增额终身寿险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将影响险企的保费收入。


除增额终身寿险“受伤”外,包括重疾险、年金险、定期寿险在内的传统险价格均会受到影响,对应的保费将“水涨船高”。


这也意味着,险企传统险业务吸引力将略有下降,但受预定利率下降影响较小的分红险有望缓解人身险公司的压力。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3.5%时代将终结


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即将作别市场。


事实上,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降一事迹象可循。今年3月,在监管组织多家险企召开的座谈会上,各险企基本就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达成共识。据悉,有公司建议分阶段调整,比如普通型长期年金的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目前为年复利3.5%,可以先降到3%,以后再动态调整。


而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和产品预定利率紧密相连,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的下降也意味着产品预定利率的降低。


随之而来的便是监管出手。4月,据媒体报道,监管要求寿险公司调整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控制利差损,要求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从3.5%降至3.0%。


事实上,回溯历史,预定利率下降屡见不鲜,而监管的出发点往往是抑制险企利差损风险。


毕竟在预定利率方面,我们有“血的教训”。


早在90年代,银行存款利率一度飙升至10%,为与银行竞争,保险公司便推出高预定利率保单。然而在央行连续降息,银行存款利率转而掉头向下时,部分保险公司却没有嗅到危险的气息。造成的后果便是1999年前中国寿险的利差损高达500多亿元,彼时,一众险企背上巨大的利差损负债。


此番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再降的背后也可看出当下险企投资收益仍承压,若过高的预定利率会为险企带来利差损风险。


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险资的整体投资收益率为3.76%,低于储蓄型业务的长期收益率精算假设5%。


以五大上市险企为例,2022年总投资收益率均同比下降。其中新华保险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至4.3%;中国人寿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至3.94%;中国太保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至4.2%。


不过今年一季度,除中国人保未披露相关数据外,其余4家上市险企总投资收益率有所回暖。新华保险的总投资收益率最高,达5.2%;中国人寿同期简单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21%,同比上升33个基点。


“高利率”增额终身寿险最“受伤”


一石激起千层浪。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降最直观的影响便是3.5%增额终身寿险。


在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增额终身寿险凭借利率锁定功能和保额具有复利递增的优势深受市场追捧,一时成为险企“吸金”的利器。


像新华保险2022年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保险产品中增额终身寿险便占据一席之地。荣华世家终身寿险原保费收入排名第三,为新华保险带来79.4亿元的保费收入。


增额终身寿险同样在中邮人寿扮演着关键角色,两款增额终身寿险占2022年保险业务收入的比重已超50%。


中邮年年好邮保一生C款终身寿险以及中邮年年好邮保一生A款终身寿险分别在2022年为中邮人寿带来277.89亿元、198.56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而2022年全年中邮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不过914.34亿元。


阳光人寿也是如此。纵览公司2022年原保费收入居前五的保险产品,其中增额终身寿险就占据三个席位。其中阳光人寿臻鑫倍致终身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022年为204.24亿元,位居第一位。


但如今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下降也意味着增额终身寿险所带来的收益将下降,先前增额终身寿险的“高收益”的优势将削弱,也将降低增额终身寿险的吸引力,从而牵连倚重增额终身寿险的险企。


不过,在预定利率下降的同时,包括增额终身寿险、定期寿险、年金险等产品将集体涨价,进一步影响险企保费收入。


据东吴证券测算,当预定利率从3.5%下调到3.0%后,年金险、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两全险和健康险对应毛保费涨幅分别为18.4%、19.5%、3.5%、7.5%和16.4%。


招商证券也表示,预计短期内或将导致增额终身寿等储蓄险需求的集中释放,随后可能面临销售疲弱的一段真空期,保费收入将产生一定波动。


分红险将“吃香”?


在传统寿险产品受预定利率影响较大的背景下,分红险和万能险这类浮动收益型产品或将“吃香”。


因为分红险和万能险实际利率不定,简单来讲,分红险不仅包括预定利率的部分,还包括红利。万能险的投资收益既有保底利率还有浮动利率。因此,预定利率下降对上述两种产品影响较小。


事实上,兼具保障功能和稳健收益的分红险一直深受市场“垂青”。


自2000年中国人寿在我国保险市场上推出第一款分红险——“千禧理财”后,分红险“一炮而红”,同时也掀起保险公司推出分红险产品的热潮,随后分红险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我国寿险业的主力军之一,也是不少保险公司的“当家花旦”。


例如分红险在新华保险、太保寿险、人保寿险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太保寿险为例,2022年公司分红险保险业务收入占总保险业务收入的比重达38%,仅次于传统保险。


除此之外,2022年太保寿险保险业务收入前五大产品中分红险占据两个席位,位居第一、二名。其中鑫红利两全保险(分红型)为太保带来238.62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金佑人生终身寿险(分红型)A款(2014版)则为太保带来146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


无独有偶,新华保险也是其中之一。2022年公司分红险保险业务收入占总保险业务收入的比重同样超过30%,达540亿元,其中稳得福两全保险(分红型)这只产品的保费收入位居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保险产品中首位。该产品获得的元保险保费收入为199.44亿元。


反观人保寿险,2022年公司分红险原保费收入甚至超过普通型寿险,占比逼近50%。细观同期人保寿险原保费收入的前五位,更是有三只分红险产品,分别为人保寿险鑫安两全保险(分红型)(C款)、人保寿险如意保两全保险(分红型)以及人保寿险聚财保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


其中人保寿险鑫安两全保险(分红型)(C款)保费收入稳居第一的宝座,2022年获取181.72亿元的原保费收入。


在预定利率下调之际,“器重”分红险的险企或将受益匪浅。


文章来源老虎财经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