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改变的不止是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同时改变的还有对自己未来人生规划的看法,以就业为例,刚上大学时,哪个大学生不是满心满眼地野心抱负,认为自己毕业后再不济也能月薪过万。
但是等到真的毕业之后,才不得不接受就业市场早已饱和的现实,就算侥幸进入大厂,也无法保证35岁之后是否会中年失业,未来发展也是一片迷茫。
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加入到“铁饭碗”的竞争队伍中,考公、考编成了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而事业单位考试的公允性,却因为热度颇高,导致一丁点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事业单位的考试,之所以备受质疑,根本原因在于面试环节,笔试环节是绝对的公平公正,但面试环节却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更有着让考生摸不清的考核标准。
面试环节的暗涛汹涌,让不少考生潜意识的认为,自己作为一没有背景二没有关系的考生,很容易成为萝卜坑中的陪跑者。
考生的担忧不无道理,实际上,事业编制的许多考试,都是由招聘单位招考的,笔试的报名要求和面试的规则标准,也是由这些单位自己决定的,既如此,就无法做到人人满意,自然也难以做到百分百的公平公正。
以广东梅州某县融媒体中心,所招聘的大普客家话播音主持为例,这则事业编照片的基本要求还算正常:本科及以上学历,不限制专业,年龄的要求也是正常的18岁到35岁之间。
常规要求虽然是正常的,但一则备注,却给考生增加了许多难以跨越的限制,这则备注是这样说的:考生须为湖寮、三河、大麻、茶阳、西河所在镇学生生源,须提供小学到初中阶段每年的学生花名册复印件。
这样的备注,直接把考生的范围缩小到的非常狭隘的一个范畴内,不仅要求考生是几所乡镇的生源,还需要提供花名册和复印件。
再苛刻的“萝卜坑”,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这样详细的备注,难免让不满足条件的考生心有疑虑:难不成这又是一个确定好的“萝卜坑”?也就是说,已经内定其中一人,而条件也是为他专门设定的,为的不仅是吓退其他考生,也为了方便内定者本人“杀出重围”?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毕竟是招聘客家话的播音主持,要求本地人也是合情合理的,可是笔者查阅之后发现,该县共有14个乡镇,为何只有5个乡镇符合要求呢。
缩小乡镇的范畴也就罢了,偏偏对从小学到初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都给出限定,这就意味着范围更小了,再加上对花名册复印件的要求,就算,满足条件的考生,也未必能够报名。
因为现在许多农村的中小学,对花名册的保留都有待考证,就算有所保留,考生为了一个可能是“萝卜坑”的编制岗位,去费劲心里地找到母校要花名册,想想都知道难度和风险有多大。
评论区的网友对此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对事业编的“萝卜坑”岗位,大家早已见怪不怪,也心照不宣了。
但事业单位毕竟是体制内,无论是招聘需求还是后续的录用公示,都需要“见得了光”才行,因此就算再“萝卜坑”,也不好做的太过分。
笔者寄语:
评论区一位贵州的网友分享:之前有一个岗位,报考的限制是“白族,211研究生”,结果恰好有一个同样符合条件的考上了,所以说,直接限制身份证才是最保险的。
毕竟中国就是地大物博,人才兴旺,无论你把条件限制的多苛刻,总能找出几个满足条件的考生,问题就在于这些满足条件的人是否有意和“萝卜坑”竞争,万一出现特别优秀的,碾压“萝卜坑”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外界对体制内报考的关注,其实也是一种希望,希望体制内的考试能更加严格、公开、公正,毕竟这份“铁饭碗”大家都觉的香。
珍贵的资源本就竞争激烈,若不能保证绝对的公平,难免会心生不满和忌恨,体制内的考核环节,也的确有许多值得完善的方面,希望将来真的能实现考场上定胜负,不让家境简单却实力过人的考生从中吃亏。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