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镇村经济、城镇发展再次扛起改革大旗,挺在一线。作为珠三角重要工业城市,中山“市—镇”特殊行政体制赋予了其镇街更丰富、更具代表性的价值和意义。《南方日报•中山观察》推出“中山镇能量•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系列报道,通过走访高新区、新城新区、工业重镇看中山镇街转型升级、改革闯关实践。
【资料图】
当下,正值中山翠亨新区的鸿利达精密组件(中山)有限公司(下称“鸿利达精密组件公司”)的生产旺季,各个生产车间马力全开。位于厂房大楼三层的健康品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却异常“安静”。车间内灯光昏暗,少有工人的身影,通过中央供料管供料,全自动成型机每60秒下线一组4个注塑半成品,一辆辆AGV小车(自动导向搬运车)在生产机器中来回穿梭,将半成品运送至柔性生产车间内,完成最终的生产环节。
鸿利达健康品注塑车间。
鸿利达精密组件公司健康品数字化智能化车间,是翠亨新区乃至中山制造业企业的新探索,入选2022年中山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可在“熄灯”状态下24小时生产。
在翠亨新区,这样数字化智能化探索案例还有不少。除了企业自己探索,翠亨新区还引入了中德(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孵化中心等服务平台类项目,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服务和辐射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掀起了一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竞速。
1秒,400万
“生产订单每月攀升,不快不行!”看着繁忙的车间,鸿利达精密组件公司总经理陈祥既喜又“愁”。陈祥表示,生产效率是鸿利达发展的“生命线”。鸿利达注重精益生产,按目前生产规模,注塑产品成型周期每节省1秒,可以给公司增加约400万元的年效益。
鸿利达是注塑行业的领军企业。今年以来,鸿利达订单逐月上升,订单的生产压力,倒逼企业不得不在生产效率上作更多探索。事实上,鸿利达一直是行业精益生产的代表,鸿利达自主研发的多物料注塑成型、高型腔、液态硅胶等技术行业领先,这些技术都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利器”。以生产一把三色剪刀为例,生产所需的5个零件可在模内组装,一体成型,成型制造周期只需27秒。
鸿利达健康品注塑车间实时数据看板。
健康品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则是鸿利达精益生产的一次系统探索。在该生产车间内,从上料、零件加工到物流的整个生产过程均可实现无人操作,在关灯状态下24小时全自动化生产,用工成本大幅下降,生产效率提升。
无人生产背后有一套涵盖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作支撑。鸿利达与合作伙伴研发了数字化管理系统(DMS),排产、生产执行、设备与模具维护、品质管理、仓存等环节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管理人员只需点击手机屏幕,就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最新的生产状态,并作出相应的决策。”陈祥表示,鸿利达的生产数据系统已打通了深圳、马来西亚和中山三个生产基地,管理人员通过一套系统就可以实时看到各基地的运作数据,作出生产调度。
鸿利达试模车间。
完美(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完美公司”)是另一个“入局”的制造业巨头,转型效果明显。从2017年到2021年,完美公司投入超过4亿元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位于翠亨新区的完美华南基地智能化工厂目前已实现从生产配料到灌装、再到产品包装和入库存的全流程自动化。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完美公司的运营成本下降3.6%,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人均产值较转型之前提升46%。
据统计,仅2022年,翠亨新区共有35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3家企业获认定市级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带动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超过120家。今年,翠亨新区计划推动不少于25家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两年将累计超140家企业转型。
平台赋能
与翠亨新区相隔40多公里,位于中山市小榄镇的长青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下称“长青热能科技”)已进入订单生产旺季,新的数字化生产系统——MES系统正在调试,有望在今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
生产数字化给企业生产带来了质的变化。该MES系统应用于长青热能科技旗下的阀门和五金制造环节。过去,企业订单生产计划铺排、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管理数据较为分散,人工汇总为主,这导致企业生产进度信息汇总偏慢,进而影响生产效率。比如,在生产计划铺排时,车间主任手工下达生产订单,再由班组长手工派工机台和产线,后续进度主要由人工跟进,这既费时,效率又低,生产信息也有延迟。
2023年初,长青热能科技到翠亨新区找到中德(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孵化中心运营单位——广东智联方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联方舟”),由后者实施MES系统项目,构建一条可打通生产计划铺排、物料配备、生产过程等全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的生产管理系统。
“我们很期待MES系统对产能产效带来的改变和提升。”看着正在建设、调试的MES系统,长青热能科技相关负责人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通过管理后台系统,生产管理者可实时看到各个环节的生产数据,系统一旦发现情况,也会及时提醒管理者,对生产作出调整,实现从“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的转变。
中德(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孵化中心项目是翠亨新区重点引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是西门子在全国建立的首个基于MindSphere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孵化中心,服务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落户以来,该中心服务范围已拓展至中山各镇街以及东莞等珠江口东岸区域。
智联方舟副董事长刘国豪表示,中德(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孵化中心将在翠亨新区建立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系统平台,批量赋能中山乃至大湾区的制造业企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示范基地。
“数字化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战略行动。”翠亨新区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一般的小微企业而言,参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存在一定压力,这需要政府或行业提供支撑。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全市至少投入50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去年以来,中山市先后出台《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其中提出支持高水平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赋能平台落地建设,符合条件的平台项目,最高可获1000万元奖励。
翠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会洋表示,翠亨新区正建设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除了推动自身制造业转型,还肩负着服务和辐射的使命。新区大力引进优质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赋能平台。除了已落地的中德(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孵化中心,翠亨新区还正与相关标杆企业进行洽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新服务能力,帮助企业解决“不敢转”“不懂转”的问题。
为吸引平台类项目落地,翠亨新区已出台《中山翠亨新区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办法》,对标杆类平台项目最高可给予1:1的配套支持。
产业进园
今年5月31日,一场特殊项目签约仪式在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工改指挥部内举行。翠城1号·翠亨智能制造国际企业谷首个招商项目——高端电子磁性元器件研发制造项目签约落地。
翠城1号·翠亨智能制造国际企业谷是翠亨新区“工改”成果的缩影,园区由南朗村原废品收购站改造,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产业,打造中山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园区建设运营方中山翠亨城市更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工改”腾挪出来的新空间,城更公司计划在南朗片区高标准规划建设4个翠城系列产城融合园区,总用地面积超过26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近45万平方米,其中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业是园区重点招引产业领域。
翠亨新区东片区(马鞍岛)。
栽下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抓住“工改”契机,翠亨新区南朗片区正掀起一轮新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升级战。去年,翠亨新区整备土地近1300亩,绝大部分都位于南朗片区。对于腾出来的新空间,翠亨新区明确提出,将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与智能装备等产业,打造高端制造产业园等新的产业集聚地,防止新空间“低出低进”“新瓶装旧酒”。瞄准园区产业定位方向,目前翠亨新区已储备“工改”招商项目超40个。
从项目到平台,再到产业园区,翠亨新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路径愈发清晰。
【采写】南方+记者 雷海泉
【通讯员】王锡炎
【图片来源】南方+资料图 叶志文 连婉晴摄
【作者】 雷海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